站內檢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聞網 / 青海社會

【二十大精神在基層】房子熱了 心窩暖了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丁玉梅    發布時間:2022-11-15 08:03    編輯:易 娜

重建房里笑歡顏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11月13日,記者走進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1·08”6.9級地震造成受災較為嚴重的皇城蒙古族鄉馬營村,73歲的柯日落一家人在重建新房里享用早飯。立冬后門源下了一場雪,外面寒風呼嘯,但重建房里卻非常暖和。

  “進來坐,屋里暖和!”柯日落告訴記者,他們家10月底搬進了震后重建房,房子在建時,柯日落大爺花費6000元鋪設了地暖,燒起采暖爐,兩個臥室和衛生間都能熱起來。“以前,一到冬天每個房間都需要生火爐,現在重建房里采暖爐燒起來,取暖燒飯兩不誤。”柯日落大爺高興地說。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深入群眾、深入基層,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舉措,著力解決好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這為門源震后重建工作指明了方向,自黨的二十大召開以來,門源縣深入學習領會黨的二十大精神,把黨的二十大精神貫徹落實到地震災后恢復重建工作的各方面全過程,切實做到強作風、提效能、抓落實、勇擔當,確保按期完成災后恢復重建各項目標任務。

  從10月份開始,門源縣11個鄉鎮727戶重建戶,陸續搬進重建新房。新房,白墻藍瓦、朱門紅窗,成為村里最漂亮的建筑之一。

  “這個冬天就在新房里熱熱乎乎地過,沒有比這更好的了!”自從搬進新房,皇城鄉東灘村馬有龍夫婦把新房收拾得干干凈凈。

  “沒有黨和政府,我們指定還在板房里挨凍呢!”馬有龍坦言,當初為了蓋新房,他可沒少發愁。去年,兒子兒媳要去外地開飯館,家里已經貸了款,蓋新房無疑又要添一筆新賬。

  當得知政府出資16.5萬元,給嚴重受災戶蓋80平方米的新房,馬有龍第一時間將這個好消息打電話告知遠在江西省的兒子。蓋新房時,兒子兒媳回家里幫忙,馬有龍家算是村里最早住進新房的人。

  “地震發生后,各級領導第一時間來探望我們,是大家的關切之情讓我們的心里更踏實了。”馬有龍感慨道,地震發生當日,政府先是給受災嚴重的群眾拉來了帳篷,后來怕大家挨凍拉來了煤,又從各處運來了安置板房。

  說起安置板房,馬營村村民賀才姐打開了話匣子。地震發生后,她們家屋里天花板掉了,屋外房頂瓦片也碎了一地,消防員還有不少干部來到家里幫她搭起帳篷,送來米面油和各類蔬菜。

  “帳篷沒住兩天,安置板房就運到了家里,還給我們發放了3000多元的安置費,真是太感謝黨和政府了!”賀才姐擦了擦激動的淚水,地震已過去近10個月,從搬出危房到搬進新房,十分感激黨和政府對她的關心和扶持。

  “為了趕在立冬前讓我們搬進新房,干部們沒少往工地跑。”賀才姐告訴記者,她家從拆房到建房,各單位的黨員干部天天來工地,盡力地催進度查質量,她家能這么快搬進新房,多虧了他們。

  寒冬來臨,門源縣克服種種困難,加快推進震后重建步伐,并及時協調有關部門足額發放低保、優先救助因災導致基本生活出現困難的群眾,確保將黨的溫暖及時、精準地送到受災群眾心坎上,不斷提升廣大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相關新聞↓
[ 打印 ]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久久久免费视频a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