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西寧絲毛掛毯技藝是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在青海已有上百年的傳承發展史,一塊塊掛毯,寄托著一代代高原工匠堅持不懈、創新求變的美好愿景。
西寧絲毛手工掛毯屬于“地毯家族”三大派系之一的東方毯系。絲毛掛毯的制作工藝屬于拉絞打結八字扣工藝,主要有纏線、配色、打底、畫圖、織做、平毯、整修等數十道工序,織出的毯面平整細膩,表現豐富,精致美觀。
冬日,楊韶鵬坐在織架前神情專注,隨著雙手手指的默契配合,數十種不同顏色的羊毛線,在他熟練的編織下,變得生動而富有層次。
楊韶鵬是西寧絲毛掛毯手工制作技藝市級傳承人。他介紹,西寧手工絲毛掛毯是西寧大白毛和江浙出產的天然蠶絲線按照比例配比編織而成的,制作工序繁復,一件高水準的絲毯制作往往需要數月甚至數年的精心打磨。
2017年,西寧絲毛掛毯出口到尼泊爾、德國等國家。2018年,西寧絲毛掛毯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同年西寧絲毛掛毯制作技藝成功入選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為了讓更多的人學習并了解西寧絲毛掛毯制作技藝,2018年起,楊韶鵬和他的老師、西寧絲毛掛毯手工制作技藝省級傳承人汪巧銀在果洛藏族自治州先后開設了3個培訓班,招收了157名學員,教授織造技藝。2019年3月,學員的手工織造作品《我們的故事》在上海參加展覽。
“西寧絲毛掛毯手工制作技藝都是口口相傳、手把手教授的。”楊韶鵬說,手工掛毯里不僅蘊含著工匠精神,也包含著匠人對手工工藝和審美的獨特理解。近年來,機械工業的進步讓手工掛毯制作這門老手藝一度面臨危機。面對市場的變化,楊韶鵬將手工掛毯和文創產品相結合,將傳統的青海民俗及地域圖案作為創作元素,生產了一批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創產品。
從學徒成長為非遺傳承人,一顆守護傳統文化技藝的初心始終未曾改變。在楊韶鵬看來,編織掛毯不僅是一生的事業,更傳遞著代代手藝人的情感,傳承著富有深厚文化內涵的技藝,其中的一針一線都是工匠們勤勞智慧的結晶,每一塊手工掛毯以其獨特的形式表現美,具有很高的藝術品位和文化內涵。
楊韶鵬感慨,作為絲毛掛毯編織技藝傳承人,在未來的歲月里,他將在保留傳統工藝和民族文化特色的基礎上,制作出更多符合現代審美的創新作品,將西寧手工絲毛掛毯技藝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