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記者 王瑞欣 報道)“起初就是在巡護途中發現了這兩種鳥,當時覺得特別好看,就隨手拍攝了下來,回去通過翻閱管護站里的相關資料查詢后,才發現是我們祁連山國家公園首次記錄到的鳥類。”連日來,祁連山國家公園老虎溝管護站的管護員賀成武拍攝的兩張照片成了大家紛紛傳閱的“明星”,照片中的兩只鳥到底什么來頭?
11月16日,記者與祁連山國家公園的相關工作人員取得了聯系,經過了解得知,賀成武拍攝的兩種鳥類分別為棕眉山巖鷚(Prunella montanella)與棕背伯勞(Lanius schach),都為祁連山國家公園首次記錄。據了解,11月10日,賀成武在祁連山國家公園老虎溝附近造林地的灌叢巡護監測中,發現一只長相“奇特”的野生鳥類,出于管護員特有的“敏感”,賀成武用手機隨即拍攝了下來。為了識別這只鳥的種類,賀成武打開了管護站里的《祁連山國家公園常見野生動物識別手冊》進行查閱,并請教相關專家進行進一步判定,最終確定該野生鳥為棕眉山巖鷚。棕眉山巖鷚繁殖于西伯利亞泰加林地帶,在青海省為冬候鳥,多記錄于湟水谷底的海東地區,由于活動于雜草茂密的灌叢地帶,全省范圍內記錄次數較少,此次為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首次記錄。
無獨有偶,11月11日,賀成武又在管護站附近拍攝到一只野生鳥,經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專業技術人員鑒定為棕背伯勞(Lanius schach),棕背伯勞在青海省屬旅鳥,據相關資料介紹,該鳥在青海省的已知分布地極少,僅記錄于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茫崖市等少數地方,此次發現再次成為了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的鳥類新記錄。截至目前,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已記錄到鳥類18目47科220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11種,國家Ⅱ級保護動物41種,這為祁連山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也充分體現了祁連山國家公園管護員攝影師隊伍在生物多樣性監測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隨著祁連山國家公園管護員攝影師隊伍建設的規范化和專業化,越來越多的物種新記錄被他們發現。除此之外,賀成武還在老虎溝區域拍攝到短耳鸮、長耳鸮、發冠卷尾、灰伯勞等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鳥類新記錄,也充分說明老虎溝是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重要的鳥類遷徙通道。
令人欣喜的是,近年來祁連山國家公園監測工作不斷深入,發現老虎溝也是明星物種——荒漠貓的重要棲息地。該區域雖緊鄰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縣城,但有著較高的生物多樣性和完整的食物鏈,所以聰明的荒漠貓也將棲息地選擇在此處。
下一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將繼續加強該區域的監測調查,全面掌握生物多樣性現狀,促進野生動物科學保護,將該區域打造為祁連山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護示范區,為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保護積累經驗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