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的崗察藏族鄉牦牛養殖基地。楊吉卓瑪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初冬時節,走進海東市循化撒拉族自治縣崗察藏族鄉,映入眼簾的是一片遼闊的金色草原、一座座連綿起伏的山巒和被白雪覆蓋的山頂。崗察藏族鄉高原牦牛養殖基地就坐落在崗察村一座草山腳下,基地里,一排排嶄新整齊的牛棚和儲草棚呈現在眼前,施工隊正在有序進行第一期項目收尾工作。
崗察藏族鄉高原牦牛養殖基地總投資5500萬元,分三期完成。今年第一期投資400萬元,目前已完成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牛棚、儲草棚、尿液池、飼草料種植基地、放牧區草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及畜種改良。
正在施工現場忙碌的崗察村黨支部書記關卻杰高興地說:“我們村歷來以放牧為生,全村80%以上的經濟來源均靠畜牧養殖業。隨著牲畜數量越來越多,原有的草場已不足以將牛羊養得膘肥體壯,再加上冬季漫長,挨不過寒冬的也不在少數。今年,在我們村實施了牦牛養殖的這么一個項目,村民可以把自己家的牦牛入股到合作社,年底收益后再進行分紅,這樣牦牛就都能吃飽,能養肥了。”
崗察藏族鄉是海東市唯一的純牧業鄉,擁有天然草場近4.3萬公頃,存欄牦牛1.98萬頭,占全縣牦牛養殖量的88.39%。長期以來,崗察藏族鄉以畜牧養殖業為主導產業。在傳統養殖模式下,牧民靠天養畜,牦牛以散養為主,除了當地牧民過冬用的自食肉之外,只有極少數出欄售賣。
2022年,循化縣委縣政府投資400萬元,在崗察藏族鄉建設高原牦牛養殖基地,就是為了創新養殖經營模式、補齊畜牧產業短板、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探索牦牛產業繁育發展新模式,充分盤活“沉睡的資源”,使“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牧民變股民”,初步形成牦牛生態放養和舍飼圈養、綠色有機和標準化管理相結合的“放牧+適度補飼+半舍飼+追溯”的養殖模式,逐步打造具有高原特色、崗察特點的地標性品牌。
“高原牦牛養殖基地建設第一期項目完成后,崗察村每戶入股2頭牛,村集體入股333.33公頃放牧區草場和33.33公頃飼草料種植基地,收益后將按入股資金的6%進行分紅。”崗察藏族鄉黨委書記多吉交巴介紹道,“養殖基地由崗察村黨支部統一管理,陀崗牦牛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運營,采取現代化養殖模式,為牦牛精準補飼,在提升牦牛存活率、縮短生長周期、提高出欄率的同時,減輕過度放牧導致的草畜失衡,提升牲畜冬季受災防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