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聞網 / 青海生態

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首次發現2種園區鳥類新記錄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葉文娟 馬存新    發布時間:2022-11-17 08:04    編輯:易 娜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11月15日,記者從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了解到,近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老虎溝管護站管護員賀成武在巡護監測過程中分別拍攝到兩只野生鳥,后經專家和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專業技術人員鑒定,分別是棕眉山巖鷚和棕背伯勞。此次為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首次發現2種園區鳥類新記錄。

棕眉山巖鷚。攝影:賀成武

  近年來,隨著祁連山國家公園管護員攝影師隊伍建設的規范化和專業化,越來越多的物種新記錄被更多的管護員發現。除此之外,賀成武還在老虎溝區域記錄到短耳鸮、長耳鸮、發冠卷尾、灰伯勞等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鳥類新記錄,也充分說明老虎溝是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重要的鳥類遷徙通道。截至目前,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已記錄到鳥類18目47科220種,其中國家Ⅰ級保護動物11種,國家Ⅱ級保護動物41種,這為祁連山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研究提供了珍貴資料,也充分體現了管護員攝影師隊伍在生物多樣性監測工作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據了解,全球9條候鳥遷飛路線,其中祁連山是中亞-南亞遷徙線路上的重要位點。近年來,隨著祁連山國家公園監測工作的不斷深入,發現老虎溝地區還是明星物種——荒漠貓的重要棲息地,該區域雖緊鄰門源縣城,有較強的人為活動,但有著較高的生物多樣性和完整的食物鏈,處處體現著祁連山國家公園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動畫面。

棕背伯勞。攝影:賀成武

  棕眉山巖鷚是巖鷚科、巖鷚屬小型鳥類,主要棲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帶的林緣、河谷、灌叢、小塊叢林、農田、路邊等各類生境。繁殖期則棲于西伯利亞泰加林地帶,尤以河谷地帶較常見。棕眉山巖鷚在中國系冬候鳥,主要越冬于中國遼寧、內蒙古、河北、北京、山東、河南、陜西、寧夏、青海(西寧)、甘肅(西北部武威),偶爾至上海和四川會東。遷徙期間經過內蒙古、黑龍江、吉林等地。

  棕背伯勞是伯勞科伯勞屬中型鳴禽,是伯勞中體型較大者,棲息于低山丘陵和山腳平原地區,夏季可上到海拔2000米左右的中山次生闊葉林和混交林的林緣地帶。主要以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分布于西亞、中亞、南亞和東南亞地區。

相關新聞↓
[ 打印 ]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久久久免费视频a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