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內檢索:
您的位置: 青海新聞網 / 青海各地

【二十大精神在基層】農家聽宣講 鄉音話振興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李慶玲 巨克梅    發布時間:2022-11-18 08:15    編輯:易 娜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初冬時節,海東市互助土族自治縣紅崖子溝鄉張家村“張家大院”里,黨員群眾圍坐一圈,仔細聆聽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天寒地凍也擋不住村民滿臉的喜悅。

  “過去這十年是老百姓得實惠最多的十年,我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好,腰包一年比一年鼓,這些都是大伙實實在在的體會,是不是呀!”海東市互助縣“七彩聯盟”領導干部宣講團團長強建海簡單的幾句話,便引發村民一片叫好聲。

  “對著哩!張家村這十年來變化太大了,村里泥濘的土路變成了硬化路,路口全部有了路燈,修建了文化廣場,健身器材也配套了!五年前我家就蓋上了漂亮的二層樓,電視機、電冰箱都接二連三地進了家門,再也見不到那些缺胳膊少腿的破桌爛椅了,我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村民張誠忠激動地說。

  張家村婦聯主席伊貴香邊聽邊記,不時地點頭應和,她也是張家村志愿服務隊的副隊長。在她看來,從村民積極參與志愿服務出發,不僅大家伙的物質條件好了,精神文明建設也跟上了。

  “當有人需要幫助時,大家互相搭把手、出份力,愛心得到了傳遞。這幾年村里亂扔垃圾的少了,家里鬧矛盾的也少了,志愿服務工作越干越有成就感。”伊貴香說。

  “我們要堅定不移走農村文旅融合發展之路,統籌考慮區位特點、自然風貌、文化傳統等因素,強化整體風貌管控,深挖傳統古村落和土族民俗資源優勢,精心做好外圍景點標識和景觀節點打造,吸引更多游客到張家村觀光旅游,讓農業更現代、農民更幸福、農村更美麗。”強建海結合當前張家村發展建設,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議。

  “一起來想、一起來干”,強建海的講話引起了鄉親們的共鳴。

  張家村黨支部書記接過話茬,向村民說起鄉村振興工作的成果:“今年縣上支持我們發展了文旅產業,把我們村確定為全縣鄉村振興示范點。到10月底,我們的項目已投入1200萬元,項目一二期工程也即將完工,村里發展旅游指日可待。”

  手里正納鞋墊的張建梅高興地說:“去年在縣委縣政府的支持下村里開了盤繡園,我們這些帶娃娃的婦女,原來莊稼收了就一門心思地在守著家里的孩子讀書學習,一年到頭也沒什么收入。但是現在有了盤繡園,在家門口就能上班,賺錢不比男人少,以后我要把盤繡技術教給更多姐妹,帶動大家一起致富!”

  “下一步,我打算在做好餐飲業的基礎上嘗試做好接待和民宿產業,把村里的農家樂、民宿產業搞起來,把咱們土族的特殊的民俗文化和土族餐飲的‘豬羊系列’小吃、美食展現給游客,在自己致富的同時帶動村里的群眾多一份收入。”“張家大院”餐館的老板張建福津津有味地聽著宣講,腦子里有了更清晰的發展思路和規劃方向。

  張家村村民張世友家位于“互助縣鄉村振興示范點項目”環線上,他坦言自己想憑借地理優勢開辦一個農家樂。“這幾年黨的政策這么好,我們更要積極行動起來,把產業發展起來。我準備開個農家樂,我們家里做的“背口袋”和“牛肋巴”等土族小吃特別好,一定能吸引很多的人!”張世友說。

  冬日暖陽的照射下,大家圍坐在一起,將黨的二十大精神在拉家常式的“鄉音”中變得通俗易懂,歡笑聲、宣講聲、鼓掌聲在小院里不絕于耳。

  向遠處望去,潔凈的村道,新修的渠道,修葺一新的傳統民居,彎彎曲曲的石子小路,以及土族特有的木樓、土墻等,儼然一幅美麗的鄉村振興圖在大山深處緩緩鋪展開來。

相關新聞↓
[ 打印 ]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久久久免费视频a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