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國內 時評 黨建 省情 文化 法治 原創 視頻 省委文件 新聞 政務 旅游 生態 體育 專題 圖片 融媒   青海省人民政府網  藏文網
 
站內檢索   
您當前的位置 : 青海新聞網聚焦青海
【建設更高水平平安青!
奮力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金名片”
來源:青海日報
作者:魏 爽
發布時間:2023-10-27 07:48:19
編輯:易 娜

  開欄的話:一項項舉措、一系列行動,正在筑就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平安青海正在以人民群眾可見、可觸、可感的方式逐步實現!肚嗪H請蟆烽_設《建設更高水平平安青!穼,報道各地各部門開展平安建設的新舉措、新經驗和新成效,反映各地各部門為平安發展、社會和諧所作出的努力和付出,進一步提高平安青海建設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努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基礎實,百姓安;一域治,天下安。

  市域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支點,是推進省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承載。

  2019年12月,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正式展開,以全新的理念、思路、方法,為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探索新路。2020年5月,青海省海東市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日前,經省驗收、中央復核,海東市被中央政法委確定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

  平安建設群眾安全感滿意度94.82分,連續9年實現穩步上升;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家事審判工作“海東經驗”“雪亮工程”建設……這些看得見的平安、摸得著的幸福,是海東市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推進平安建設的一個個奮斗的瞬間。

  完善“五大體制” 展現活力海東新氣象

  時間是最客觀的見證者。三年,一千多個日夜。

  良弓在手,貴在速發。海東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平安海東建設領導小組,建立“1+10+X”組織領導體系,制定全市創建試點城市三年行動計劃,確定黨建引領工程、法治保障工程、風險防控工程、治安防控工程、文明提升工程、平安創建工程、自治強基工程、智能治理工程、便民服務工程、特色培育工程等“十大工程”,構建起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四梁八柱”。同時,始終堅持把試點創建作為重要政治任務,舉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推進。

  “自從實行了網格化,有事就找網格員,當天事當天辦,我們心里可滿意了!”平安區沙溝回族鄉沙溝村村民馬艷高興地說。沙溝鄉積極推動“黨建+基層治理”模式,發揮207名村中有威望、辦事公正、有奉獻精神的黨員群眾、志愿者、保潔員等代表組建網格員隊伍的作用,通過網格化治理新模式,變“等群眾反映問題”為“上門主動解決問題”,群眾反映的問題通過網格員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化解,切實提高了轄區群眾的“幸福指數”。

  身著紅馬甲、佩戴黨員徽章,打掃小區衛生、排查樓棟安全隱患、調解鄰里糾紛、宣傳電信反詐App,這些是平安區平安街道棉紡廠社區孫永蘭等網格員們的日常,更是全街道489名網格員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該街道推進“街道黨工委書記+社區黨總支書記+社區工作人員+樓棟長+黨員志愿者”的五級網格服務模式,深入開展“網格點將,黨員報到”行動,推進基層治理能力提升。

  “一子落而滿盤活”,加強黨的領導正是市域社會治理的關鍵環節。三年來,海東市堅持黨對試點工作的全面領導,健全完善上下貫通的組織領導體系、指揮調度體系、考核督導體系,堅持以黨建帶群建、促社建,建設以基層黨組織為圓心、群團組織為紐帶、各類社會組織為依托的基層群眾工作機制,橫向構建共治“同心圓”,縱向打造善治“指揮鏈”,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群團助推、社會協同、公眾參與”五大體制,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促進“五治融合” 打造善治海東新樣板

  “真沒想到鎮上的矛盾調處中心辦事效率這么高,在這么快的時間內就賠償到位了,真的謝謝你們。”化隆回族自治縣群科鎮馬某收到民事賠償款后,感激不已。

  家有煩心事,鄰里小摩擦,請“調解員”來評評理;遇到解決不了的矛盾,村里就能找到“明白人”理清事兒;涉企買賣碰到問題在家門口就可以“面對面”地反映訴求……群科鎮立足本地治理實際,積極探索“一站式”調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綜合機制,健全完善多元化解糾紛工作模式,確保群眾合理訴求及時就地化解到位。

  “感謝司法所為我們農民工要回了辛苦錢!”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滿坪鎮大莊村等十余名村民握著滿坪鎮司法所工作人員的手激動地說道。日前,滿坪鎮司法所按照矛盾糾紛化解聯調對接機制,對接民和縣檢察院第二監察部、民和縣人社局勞動監察大隊開展聯合調解,成功為16名農民工拿到了拖欠的5.7萬余元勞務工資。

  無論是在城市街巷,還是在農村牧區,統籌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先導、自治強基、智治支撐的“五治融合”,都在為“善治海東”的生動畫卷增光添彩。

  如何更好發揮“神經末梢”作用?海東市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將矛盾消解于未然,將風險化解于無形,充實社會面防控力量,常態化開展群防群治、聯勤巡邏、治安卡點盤查等,派出所警力達到縣級公安機關總警力、社區民警派出警力比例均達到40%以上,群防群治隊伍1.1萬余人,村警隊伍1600余人,實現鄉村全覆蓋。

  “反饋社會治理建議或意見”“網上辦理政務服務”“隨手拍、隨時報,鼓勵群眾及時反映自身訴求”……點擊“海東社會治理”App,市民可實現“零距離,不出戶”參與到社會治理工作中。

  像這樣以“智”為本的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在海東市已遍地開花。三年來,海東市全面推進四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實體化運行,以智慧政法一體化平臺為核心,建成集事件處理、社會治理、公眾服務為一體“網上綜治中心”,推動社情民意在網上了解、矛盾糾紛在網上解決。緊抓“雪亮工程”,重點公共區域視頻覆蓋率達到100%,實現社會治理數據大融合。

  彰顯“海東特色” 奏響平安建設新樂章

  前不久,在湖北省武漢市拉面經濟服務辦事處,一場特殊的夜間法律培訓正在進行,氣氛異;钴S。原來這是針對“拉面人”白天忙于經營拉面館的實際情況,法官特意選擇在拉面館打烊后,向拉面人普及婚姻家庭、子女撫養、民間借貸等基礎法律常識。

  “沒想到案件能在我們身邊開庭審理,這樣的網絡巡回審理,真正把法庭搬到了拉面人身邊,既方便我們參加訴訟,也減輕了訴訟負擔。”2022年7月15日,化隆回族自治縣人民法院群科法庭正式掛牌成立全國首家“拉面巡回法庭”。“拉面巡回法庭”實現法官多跑腿、群眾少跑腿,全力以赴解民憂、化民怨、暖民心,打通司法為民的“最后一公里”。

  “青海拉面”是海東市四張金名片之一,如何破解跨域矛盾糾紛服務18萬拉面人?

  海東市構建起了“三步走”的矛盾糾紛化解模式,通過開展“政策法規進店”活動,利用互聯網、微信群、駐外辦事處聯系平臺,將調解工作和法律援助與法治宣傳相結合,廣泛宣傳外出務工法律知識;定期組織律師、調解員和勞動監察員等力量,深入外出務工人員所在地,對矛盾糾紛進行排查統計、梳理分析和研判化解;加強調解組織與外出務工人員所在地法院、司法行政、勞動監察及相關部門和企事業的協作配合,利用當地部門單位地域工作優勢,及時解決涉及拉面人的矛盾糾紛。目前,共設立119個拉面經濟服務辦事處,為全國各地的拉面人提供服務,及時解決拉面人的矛盾糾紛。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結合互助土族自治縣農村人口多、鄉鎮分散、務工人員流動性大等實際,互助法院家事審判團隊積極開展家事案件巡回審判,有效、便捷化解糾紛,將家事糾紛盡力化解在田間地頭、老百姓的家門口。同時,通過“幸福家庭課堂”,積極倡導健康向上的婚姻家庭觀念,擴大和延伸了家事審判工作的社會輻射功能。

  今年中秋國慶節假期期間,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街子鎮、村兩級干部為全鎮14對新人做了“證婚人”。在三立方村婚事現場,鎮干部、村紅白理事會成員和東家面對面圍坐在炕桌邊,“這是雙方的結婚證,彩禮十萬元,金子首飾、‘打發啦錢’都包含在這十萬塊錢里,政府怎么要求我們就怎么來,請大家監督。”東家韓艾草先生鄭重地向大家承諾。

  三年來,海東市制定出臺了《綠色宜居城市建設促進條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特別是出臺《海東市移風易俗促進條例》,發揮群眾自我管理主體作用、法規制度規范約束作用、道德榜樣示范引導作用,激活市域社會治理“一池春水”。

  同時,加強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現代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法律服務場所全覆蓋,村(社區)法律顧問全覆蓋,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共選拔培養“法律明白人”2733人,創建國家和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56個,打造法治文化宣傳教育陣地75個,法治社會建設基層基礎不斷夯實。

  市域社會治理立足的是“市域”、聚焦的是“社會”、維護的是“全局”。海東市深化拓展“楓橋經驗”,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組建人民調解組織1859個、人民調解員6229人,建立7個律師調解室、7個涉訴信訪律師接談室、10個個人調解工作室,縣級“一站式”矛調中心建設全覆蓋。三年來,共調解矛盾糾紛14924起,調處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成為全省唯一、全國少有的信訪工作“三無”縣區全覆蓋的市州。

  政治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伴隨著平安建設的深入推進,人民群眾居家更安心、出行更放心、生活更舒心。“平安海東”這張靚麗名片,已成為推動海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堅強基石。

推薦閱讀
青海省黨政代表團赴四川考察 兩地簽署合作協議
青海省工會第十五次代表大會召開
青海海東:扎實推進“兩新”領域主題教育走深走實
青海海西:多措并舉抓緊抓實流動黨員主題教育
2023年“青海好人”第四季度候選人公示
2022年度第三十三屆“青海新聞獎”獲獎作品公示
西寧新能源汽車充電量突破1000萬千瓦時
西寧疾控發布支原體肺炎健康提示
24H熱點
青海省工會第十五次代表大會精神引發熱烈反響
實現“雙增”,豐收在望!農牧業穩住經濟基本盤
以政協之智之力助力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
西寧市委常委會召開會議 王衛東主持
王大南當選為省總工會主席
聚焦國家公園文化建設,政協委員這樣說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青海高原冷涼蔬菜“三問三答”
第一批省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公布
青海省海西州主題教育理論學習有三種模式
學習宣傳朱治國同志先進事跡曲藝專場演出活動舉行
熱點圖片
海鷗翱翔可魯克湖
海鷗翱翔可魯克湖
音樂劇《遇上你是我的緣》南京上演
音樂劇《遇上你是我...
“睦鄰”成長記
“睦鄰”成長記
實現“雙增”,豐收在望!農牧業穩住經濟基本盤——青海前三季度經濟亮點觀察(1)
實現“雙增”,豐收...
青海高原冷涼蔬菜“三問三答”
青海高原冷涼蔬菜“...
好山好水養好!弥慰h索乎日麻鄉索日村合作社見聞
好山好水養好!...
以政協之智之力助力國家公園示范省建設——省政協圍繞“大力培育國家公園文化助力青海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建言資政
以政協之智之力助力...
發展牛產業 過上“牛日子”——曲麻萊縣牦牛良種繁育園區見聞
發展牛產業 過上“牛...
關于我們 | 法律顧問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青海省互聯網新聞中心主辦  版權所有:青海新聞網
未經青海新聞網書面特別授權,請勿轉載或建立鏡像,違者依法必究
E-mail:webmaster@qhnews.com 青海新聞網 互聯網新聞信息許可證:63120170001 青ICP備19000163號 青公網安備 63010302000199號
 
img

【建設更高水平平安青!
奮力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金名片”

青海日報
2023-10-27 07:4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二維碼查看全文
img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img

【建設更高水平平安青!
奮力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金名片”

青海日報
2023-10-27 07:48
青海門戶 主流媒體
長按識別圖中二維碼或發送給朋友、保存圖片

【建設更高水平平安青!
奮力打造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金名片”

  • 2023-10-27 07:48:19
  • 來源:青海日報

  開欄的話:一項項舉措、一系列行動,正在筑就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平安青海正在以人民群眾可見、可觸、可感的方式逐步實現!肚嗪H請蟆烽_設《建設更高水平平安青!穼,報道各地各部門開展平安建設的新舉措、新經驗和新成效,反映各地各部門為平安發展、社會和諧所作出的努力和付出,進一步提高平安青海建設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努力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新格局,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的安全感、滿意度,為建設更高水平的平安青海,營造濃厚的輿論氛圍。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基礎實,百姓安;一域治,天下安。

  市域社會治理是國家治理的重要支點,是推進省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重要承載。

  2019年12月,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工作正式展開,以全新的理念、思路、方法,為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探索新路。2020年5月,青海省海東市被確定為全國首批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城市。日前,經省驗收、中央復核,海東市被中央政法委確定為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合格城市。

  平安建設群眾安全感滿意度94.82分,連續9年實現穩步上升;心理服務體系建設、“一站式”矛盾糾紛調處中心、家事審判工作“海東經驗”“雪亮工程”建設……這些看得見的平安、摸得著的幸福,是海東市創新市域社會治理、推進平安建設的一個個奮斗的瞬間。

  完善“五大體制” 展現活力海東新氣象

  時間是最客觀的見證者。三年,一千多個日夜。

  良弓在手,貴在速發。海東市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任“雙組長”的平安海東建設領導小組,建立“1+10+X”組織領導體系,制定全市創建試點城市三年行動計劃,確定黨建引領工程、法治保障工程、風險防控工程、治安防控工程、文明提升工程、平安創建工程、自治強基工程、智能治理工程、便民服務工程、特色培育工程等“十大工程”,構建起推進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的“四梁八柱”。同時,始終堅持把試點創建作為重要政治任務,舉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全力推進。

  “自從實行了網格化,有事就找網格員,當天事當天辦,我們心里可滿意了!”平安區沙溝回族鄉沙溝村村民馬艷高興地說。沙溝鄉積極推動“黨建+基層治理”模式,發揮207名村中有威望、辦事公正、有奉獻精神的黨員群眾、志愿者、保潔員等代表組建網格員隊伍的作用,通過網格化治理新模式,變“等群眾反映問題”為“上門主動解決問題”,群眾反映的問題通過網格員在第一時間得到有效化解,切實提高了轄區群眾的“幸福指數”。

  身著紅馬甲、佩戴黨員徽章,打掃小區衛生、排查樓棟安全隱患、調解鄰里糾紛、宣傳電信反詐App,這些是平安區平安街道棉紡廠社區孫永蘭等網格員們的日常,更是全街道489名網格員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該街道推進“街道黨工委書記+社區黨總支書記+社區工作人員+樓棟長+黨員志愿者”的五級網格服務模式,深入開展“網格點將,黨員報到”行動,推進基層治理能力提升。

  “一子落而滿盤活”,加強黨的領導正是市域社會治理的關鍵環節。三年來,海東市堅持黨對試點工作的全面領導,健全完善上下貫通的組織領導體系、指揮調度體系、考核督導體系,堅持以黨建帶群建、促社建,建設以基層黨組織為圓心、群團組織為紐帶、各類社會組織為依托的基層群眾工作機制,橫向構建共治“同心圓”,縱向打造善治“指揮鏈”,不斷完善“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群團助推、社會協同、公眾參與”五大體制,共建共治共享的市域社會治理格局基本形成。

  促進“五治融合” 打造善治海東新樣板

  “真沒想到鎮上的矛盾調處中心辦事效率這么高,在這么快的時間內就賠償到位了,真的謝謝你們。”化隆回族自治縣群科鎮馬某收到民事賠償款后,感激不已。

  家有煩心事,鄰里小摩擦,請“調解員”來評評理;遇到解決不了的矛盾,村里就能找到“明白人”理清事兒;涉企買賣碰到問題在家門口就可以“面對面”地反映訴求……群科鎮立足本地治理實際,積極探索“一站式”調處矛盾糾紛多元化解綜合機制,健全完善多元化解糾紛工作模式,確保群眾合理訴求及時就地化解到位。

  “感謝司法所為我們農民工要回了辛苦錢!”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滿坪鎮大莊村等十余名村民握著滿坪鎮司法所工作人員的手激動地說道。日前,滿坪鎮司法所按照矛盾糾紛化解聯調對接機制,對接民和縣檢察院第二監察部、民和縣人社局勞動監察大隊開展聯合調解,成功為16名農民工拿到了拖欠的5.7萬余元勞務工資。

  無論是在城市街巷,還是在農村牧區,統籌政治引領、法治保障、德治先導、自治強基、智治支撐的“五治融合”,都在為“善治海東”的生動畫卷增光添彩。

  如何更好發揮“神經末梢”作用?海東市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將矛盾消解于未然,將風險化解于無形,充實社會面防控力量,常態化開展群防群治、聯勤巡邏、治安卡點盤查等,派出所警力達到縣級公安機關總警力、社區民警派出警力比例均達到40%以上,群防群治隊伍1.1萬余人,村警隊伍1600余人,實現鄉村全覆蓋。

  “反饋社會治理建議或意見”“網上辦理政務服務”“隨手拍、隨時報,鼓勵群眾及時反映自身訴求”……點擊“海東社會治理”App,市民可實現“零距離,不出戶”參與到社會治理工作中。

  像這樣以“智”為本的基層社會治理新路徑在海東市已遍地開花。三年來,海東市全面推進四級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實體化運行,以智慧政法一體化平臺為核心,建成集事件處理、社會治理、公眾服務為一體“網上綜治中心”,推動社情民意在網上了解、矛盾糾紛在網上解決。緊抓“雪亮工程”,重點公共區域視頻覆蓋率達到100%,實現社會治理數據大融合。

  彰顯“海東特色” 奏響平安建設新樂章

  前不久,在湖北省武漢市拉面經濟服務辦事處,一場特殊的夜間法律培訓正在進行,氣氛異;钴S。原來這是針對“拉面人”白天忙于經營拉面館的實際情況,法官特意選擇在拉面館打烊后,向拉面人普及婚姻家庭、子女撫養、民間借貸等基礎法律常識。

  “沒想到案件能在我們身邊開庭審理,這樣的網絡巡回審理,真正把法庭搬到了拉面人身邊,既方便我們參加訴訟,也減輕了訴訟負擔。”2022年7月15日,化隆回族自治縣人民法院群科法庭正式掛牌成立全國首家“拉面巡回法庭”。“拉面巡回法庭”實現法官多跑腿、群眾少跑腿,全力以赴解民憂、化民怨、暖民心,打通司法為民的“最后一公里”。

  “青海拉面”是海東市四張金名片之一,如何破解跨域矛盾糾紛服務18萬拉面人?

  海東市構建起了“三步走”的矛盾糾紛化解模式,通過開展“政策法規進店”活動,利用互聯網、微信群、駐外辦事處聯系平臺,將調解工作和法律援助與法治宣傳相結合,廣泛宣傳外出務工法律知識;定期組織律師、調解員和勞動監察員等力量,深入外出務工人員所在地,對矛盾糾紛進行排查統計、梳理分析和研判化解;加強調解組織與外出務工人員所在地法院、司法行政、勞動監察及相關部門和企事業的協作配合,利用當地部門單位地域工作優勢,及時解決涉及拉面人的矛盾糾紛。目前,共設立119個拉面經濟服務辦事處,為全國各地的拉面人提供服務,及時解決拉面人的矛盾糾紛。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結合互助土族自治縣農村人口多、鄉鎮分散、務工人員流動性大等實際,互助法院家事審判團隊積極開展家事案件巡回審判,有效、便捷化解糾紛,將家事糾紛盡力化解在田間地頭、老百姓的家門口。同時,通過“幸福家庭課堂”,積極倡導健康向上的婚姻家庭觀念,擴大和延伸了家事審判工作的社會輻射功能。

  今年中秋國慶節假期期間,循化撒拉族自治縣街子鎮、村兩級干部為全鎮14對新人做了“證婚人”。在三立方村婚事現場,鎮干部、村紅白理事會成員和東家面對面圍坐在炕桌邊,“這是雙方的結婚證,彩禮十萬元,金子首飾、‘打發啦錢’都包含在這十萬塊錢里,政府怎么要求我們就怎么來,請大家監督。”東家韓艾草先生鄭重地向大家承諾。

  三年來,海東市制定出臺了《綠色宜居城市建設促進條例》等一系列地方性法規和政府規章,特別是出臺《海東市移風易俗促進條例》,發揮群眾自我管理主體作用、法規制度規范約束作用、道德榜樣示范引導作用,激活市域社會治理“一池春水”。

  同時,加強覆蓋城鄉、便捷高效、均等普惠的現代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法律服務場所全覆蓋,村(社區)法律顧問全覆蓋,實施農村“法律明白人”培養工程,共選拔培養“法律明白人”2733人,創建國家和省級民主法治示范村56個,打造法治文化宣傳教育陣地75個,法治社會建設基層基礎不斷夯實。

  市域社會治理立足的是“市域”、聚焦的是“社會”、維護的是“全局”。海東市深化拓展“楓橋經驗”,建立健全矛盾糾紛多元化解機制,組建人民調解組織1859個、人民調解員6229人,建立7個律師調解室、7個涉訴信訪律師接談室、10個個人調解工作室,縣級“一站式”矛調中心建設全覆蓋。三年來,共調解矛盾糾紛14924起,調處率常年保持在98%以上,成為全省唯一、全國少有的信訪工作“三無”縣區全覆蓋的市州。

  政治安全,社會安定,人民安寧。伴隨著平安建設的深入推進,人民群眾居家更安心、出行更放心、生活更舒心。“平安海東”這張靚麗名片,已成為推動海東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堅強基石。

作者 魏 爽
編輯:易 娜
青海新聞網版權所有
久久久免费视频a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