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河南縣蘭龍生態有機畜牧業牧民專業合作社。公保安加 攝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蛻舳擞 10月10日下午,溫暖的陽光灑在黃南藏族自治州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平緩的雪多溝。不遠處覓食的牛群中,高出半截身子的“雪多一號”警惕地望著突然造訪的記者,不禁令人感受到“牛氣沖天”帶來的壓迫感。
“像這頭‘雪多一號’種公牛體重860公斤,體高1.57米,是我們村的‘招牌’,除了它,還有‘雪多二號’‘雪多三號’,都是我們這里響當當的種公牛。”站在一旁的賽爾龍鄉蘭龍村黨支部書記長愛難掩興奮:“我們的草場水草豐美,孕育了‘雪多牦牛’體型深長、骨骼粗壯、體質結實的優異性能,這也正是我們合作社更加成功的關鍵。

當現代畜牧業發展在“同質化”管理運行中遇到瓶頸,河南縣再一次將更加長遠的目光投向河曲馬、雪多牦牛和歐拉羊等河曲草原特色畜種,建設育繁推一體化良種繁育體系,將寶貴的雪多牦牛品種遺傳資源轉化為鄉村產業振興優勢,在推動有機畜牧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帶領牧民一路牧歌,“犇”向新的致富路。
作為雪多牦牛品牌主要推動者,蘭龍村的牧民們不僅在產業集約發展中獲得更多利益,也讓蘭龍村乃至河曲草原由此被更多人熟知。每年,客商和周邊牧區合作社代表爭相訂購雪多牦牛,蘭龍村合作社產業搞得越來越紅火,牧民“股東”收入也隨之逐年提高。
就在前不久,青南草原尚未迎來牛羊出欄季節,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十余家合作社的代表應邀前來交易,蘭龍村合作社出欄1000余頭牦牛,提早完成了今年出欄目標。

畜牧業產業快速發展振興,直接影響著牧民“股東”利益。拿蘭龍村來說,119戶牧民“股東”早已將牦牛以及草場悉數折價入股,由此,合作社分紅成為他們每年最大的收入來源。自2013年合作社第一次實現分紅20萬元,到今年6月實現分紅894萬元,一個個牧民“股東”愈加自信,干勁兒更足。
在今年6月的分紅中,合作社理事三智分得草場和牛羊紅利40余萬元,是所有“股東”中收益最多的,聊起分紅,他高興地說:“如今,我在縣里有樓房、村里有定居點,日子過得越來越好。只要大家團結一心,堅持走特色產業集約發展的路子,相信我們的明天會更加美好。”